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简介:陈清泉,原籍福建省漳州市人。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
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59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1993年获乌克兰敖德萨理工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学位。先后担任香港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渤海大学名誉校长、校董会董事长,日本本田、韩国三星、美国福特等汽车公司高级顾问,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亚太电动车协会主席等职务。
陈清泉发明了多
赵振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简介:赵振堂,男,1961年5月生,工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加速器和自由电子激光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曾任上海光源副总经理、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科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张江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上海光源二期)总经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首席科学家。 现任中国核学会加速器分会副理事长、上海核学会理事长、《科学通报》编委会编委,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ACFA)委员、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束流动力学委员会(
夏佳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简介:夏佳文,1964年7月17日出生于重庆涪陵,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夏佳文于1987年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留所工作;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任访问学者、副研究员;1997年至2008年担任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
彭先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简介:彭先觉(1941.9.16—) 原子核物理学专家。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与设计,参加了核武器多种型号和核武器氢弹的理论设计、试验和定型工作,是这些型号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提出了多个改进核武器设计的新设想,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在大幅度提高核武器性能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参与了“八五”核试验规划和各次核试验方案的制定,为我国核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使我国核武器设计水平在主要指标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后主要从事核武器研究的规划制定和武器
房建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家简介:房建成,1965年9月出生于山东费县,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校长。
房建成于1983年从山东工学院毕业后进入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工作;1988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东南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历任宇航学院副院长、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和院长;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会长;2019年出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
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简介:庄松林,男,汉族,1940年8月14日出生,江苏省溧阳人,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华太极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
1962年,庄松林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79年,赴美访问研究;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3年—1988年,担任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所长;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龚惠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简介:龚惠兴(1940.7.19- )航天遥感、光电技术专家。上海市人。1963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早期从事红外地平仪研制,用于我国通讯卫星飞行姿态测量。70年代中期起,在国内首先进行航天红外遥感仪器--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的研制,解决了系统设计、性能检验和辐射定标方法,提出增加海洋观测通道,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成功、卫星海洋遥感提前起步和使我国航天遥感从胶片摄影发展到光电传输探测作出了贡献。提出
方家熊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简介:方家熊(1939.10.22- )光传感技术专家。安徽黄山市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光传感器研究,为我国空间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红外传感器。他提出了变能隙半导体红外传感器的工程优值参数概念和测试方法;解决了空间用红外传感器的技术基础及工程问题,满足了我国首次从卫星对地球的长波红外遥感的要求;为新型空间遥感系统的需要实现了碲镉汞红外器件对1~15微米探测的全波段覆盖;提出了我国第一个多光谱红外焦平面组件方案并研制成功;为风云一
刘买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家简介:刘买利(1958年12月-),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原理及新方法;蛋白质核磁共振新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刘买利研究员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是国家“蛋白质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蛋白质结构的核磁共振测定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首席科学家。已发表SCI论文25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6件。